10月17日下午,由成都市李劼人故居纪念馆、成都市李劼人研究学会、四川文艺出版社、成都东门市井旅游文化有限公司主办的“从四川小镇荡开的文学波澜——李劼人‘大河三部曲’专家面面谈”读书分享会在李劼人故居汉白玉像广场举办,此活动是菱窠读书会第9期主题活动,也是2020天府书展系列活动之一。活动邀请了李劼人研究学会长、四川省图书馆原副馆长王嘉陵,李劼人研究会秘书长张义奇,著名作家曾智中作为嘉宾,活动由李劼人故居纪念馆业务部主任张志强主持,四川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张庆宁到场助阵,菱窠读书会书友及游客100余人参加了读书会。
本次读书会从阅读李劼人“大河三部曲”的体验与感触谈起,三位嘉宾分享了阅读李劼人及从事李劼人研究的经历,就李劼人塑造的艺术形象、李劼人“大河三部曲”的文学价值展开充分讨论。三位嘉宾广征博引、妙语连珠,引来书友们的阵阵笑声、掌声。
“大河三部曲”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其中对女性的描写更是广受赞誉。王嘉陵认为,“大河三部曲”中每一位女主人公都各有特点,李劼人刻画非知识分子女性尤其出彩。“他将女性心理和男性心理都写得相当到位,近现代小说很少能如此自由地书写两性关系,写得直抵人心。”曾智中也很喜欢李劼人书中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大波》中的黄太太最为饱满,“黄太太呼风唤雨,八面玲珑,同时她性格又很可爱,充满魅力,让我忍不住想,这个人物到底从哪里来。”“李劼人确实是写女性的高手,他每本书里都有经典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的性格毫不重复,即使放置在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也是独特的。”张义奇说,他不仅塑造了许多虚构的人物,还描写了一些半历史半虚构的人物,通过这些人物体现了那个时代最真实的样貌。
对于“大河三部曲”的创作和地位,现场三位专家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王嘉陵认为,李劼人老版《大波》更具文学性,新版《大波》更具历史性,《大波》用波澜壮阔的画卷,反映一个时代。张义奇说,李劼人是独具风格的,“如果说巴金像一个穿着学生装的小伙子,那么李劼人就是一位穿着长衫的教书先生。”通过独特的叙事和语言,他表现了人们的寻常生活,不带任何强烈的意识形态。“李劼人的‘大河三部曲’是中国文学史上是不可复制的经典作品,而李劼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作家。”
李劼人写出了乡土情,写出了大革命时代的惊俗之恋,李劼人的写作直抵人心,诚如曾智中所说:“作为成都人民的儿子,李劼人是成都乡土的歌手、成都历史的太史公、成都日常生活的观察者与发现者,他以自己的文学作品为中国文化留存了最大量而又最鲜活的成都记忆,展示了独特的文化性格和长远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