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今天是2025年05月01日 周四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本馆新闻

一生为生计奔波 他却捐出1000余件古字画


来源:川报观察 客户端记者 吴晓铃      发布时间:2017/2/23 16:34:35     点击率:3862



    著名作家、成都市副市长……李劼人头上有太多光环。然而终其一生,李劼人仍需为家人生计奔波。尤其晚年,家庭经济压力仍不可忽略。不过,在自己当副市长的月薪不足以支付一家人的日常用度时,他仍挤出资金购买名人字画。

  李劼人故居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李劼人的收藏一是个人兴趣,更重要的则是在困难时期补贴那些迫不得已贱价出售字画者。“他从未想过将这些名人字画据为己有,而是早就有捐给国家之意。因此,很多字画的题签上都有‘暂时作菱窠娱目之物’、‘暂藏菱窠’字样。”如今,李劼人家人捐出、馆藏于李劼人故居纪念馆的古字画有733件(其余馆藏于杜甫草堂),其中不乏林则徐、曾国藩以及元代著名画家王渊(赵孟頫学生)的作品。

喜好字画淘到元代精品
 
   在《李劼人晚年书信集》中,李劼人曾和儿女在信中谈起,虽然他当副市长有200元工资,但一大家人在菱窠的日常用度,只够一半。另一半哪里来?幸好他辞去乐山嘉乐纸厂董事长职务时,仍保留了股东身份。以1960年为例,一季度可领得定息127.8元;另外的不足,则来源于稿酬。

   李劼人家巨大花销的其中一部分,就在于他要用钱收买字画。在李劼人1961年写给儿子远山的信中,他透露自己当时已收藏字画355件,而对联、屏条、扇面、册页等也不下四百件。在整理这些字画时,竟然查出了一件赵孟頫学生王渊的设色花鸟绢本画条真迹。这件藏品,是1956年时,李劼人在一家旧书店买到的。当时绢本破损旧败,不为人所喜。

   李劼人彼时也不知王渊为元初人,只知道这幅画早于清代。买卖双方都不知画的珍贵,于是他仅花了两元就成交,又以一块五的价格重裱。直到清理藏品详细考证作者生平时,才发现这幅画“为至可宝贵之品”。目前,故宫博物馆就馆藏有王渊的一幅《山桃锦鸡图》,极具文人的审美情致。

   纪念馆馆员张志强介绍,在如今馆藏的李劼人收藏字画中,不乏名人作品。既有康有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翁同龢、破山明、周善培等人的书法,也有黄炤、张善孖等人的画作。张秀熟曾如此解释李劼人的收藏旨趣,“譬如行云流水,得之有意无意间。此与世之敝帚自珍,而炫然以赏鉴收藏名家者,其趣固大异也。”1962年,李劼人曾淘得乾隆时期江南名手刘塞翁的水墨绘花卉禽鸟,如获至宝。原来,他不单惊喜于画之精美,更是意外发现这件他花了28元买回的画作,是亲戚从苏州携带入川、在抗战时卖出的。结果时隔数十年,竟然为他所得。于是,他把这种惊喜和快乐写信告诉了儿女。
 
以购名字之名行资助之实
 
   李劼人早年收藏字画,除了爱好,也在于他看到了当时古人字画在四川是个富矿。翻开李劼人书信,可以看到他曾告诉子女,自己收藏品中的“神品、极品”,大多是抗战时期流入四川,1949年后散失的。于是1953年至1956年期间,他并无收入,但仍然负债购买字画。他惟一遗憾的是,很多好东西都因为他当时没钱而失之交臂。幸好即使如此,日积月累的藏品,在成都“亦可称巨擘了!”

   而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李劼人收藏字画,更多还是以购买之名行资助之实。李劼人曾在晚年书信中告诉子女,很多家庭因为生活困顿,开始出售旧字画,“价钱便宜得几民五二、五三年时相等。只有元朝、明朝有名人的真迹,稍稍值钱。”为此,他在有几个月里选买了不少好字画。
    那个年代,巴金的叔伯弟兄李西舲,曾请人介绍与李劼人认识,欲出售明清名人书画给他。李劼人买了部分卷轴后,写信告诉对方,“惜乎我亦不甚宽裕,未必能多所收买。”但他热心把李西舲的5件字画送到菱窠附近的邮电学校、四川师范学院出售,果然有人愿意以15元买一件乾隆皇帝老师张得天的小品梅石条。民国时期成都大财东、1949年后靠买卖字画古董为生的朱良辅,也和李劼人做过交易。他捐出的字画中,就有从朱良辅处购买的黄炤山水、清书画家曹稚云的花鸟屏等。
   李劼人在困难时期仍出手购买字画,他曾在1961年给子女的信中如此解释,“现在成都一般知识分子,收入在三四十元之间的,生活特别困难。为了生活,只得将所存旧字画,贱价求售。我之买字画,实多半出于救济。”但他从1961年6月起,也因自身经济的窘迫而停止了收买,而不能继续买书画以从容救人时,他为此感到非常难过。

 

不懈收藏悉数捐出
   令人感慨的是,李劼人收藏古代字画1000余件,却从未想过要将其留给后人,而是早就有捐赠作为公藏之意。李劼人故居纪念馆馆员吴媛媛说,李劼人购买古代字画以后,如果品相太差,往往会请人重新装裱。而在画轴背面等处,他往往会细心写上购于何时何地,并且注明“暂时作菱窠娱目之物”、“暂藏菱窠”。

   李劼人研究学会会长王嘉陵说,李劼人生前就留下遗嘱,要把一生所藏书画捐公。他收藏的字画中,有的收藏者曾专门钤印其上嘱咐“子孙宝之”,但李劼人却有一印钤之“劼人暂藏于菱窠”。去世前,又专门嘱托金石家周菊吾为他刻一枚“一度藏于菱窠”印章,以表收藏字画不遗于子女、不留作私产的决心。王嘉陵说,这是李劼人搜集字画时就作了暂存的打算,最终捐献公藏,惠及世人,这就是李劼人的境界。
    吴媛媛说,如今馆藏于纪念馆的字画,其实大多品相皆可。只是有的作品因为年代久远,有的因为曾经辗转流离保存不当,才出现各种问题。为此,纪念馆公开招标,延请专业机构修复。今年3月中下旬,中标的杜甫草堂博物馆陈列研究部将展开首批字画的修复工作。

编辑:张立峰


报道链接:http://cbgc.scol.com.cn/rdxw/201702/t20170222_90589.html

 

copyright ? 2015 成都李劼人故居纪念馆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成都市菱窠西路70号 蜀ICP备15034367号-1

本网站支持IPV6  技术支持:明腾-西部商务网

咨询电话:028 - 84674119 / 84674112
扫描了解更多